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

蒙娜麗莎




複製、變形與突破
〈蒙娜麗莎〉從一八○四年遷移到羅浮宮美術館展覽之後,不再是皇親國戚的專利品,而是任何平民百姓有福看到的十五世紀名家達文西的肖像畫。從十九世紀初開始,大家對這位連眉毛都看不到的微笑少婦蒙娜麗莎,都感到她含著謎一般的魅力。所以,評論界也不得不公認她是一位「謎一般的美麗」、「神秘的微笑」、「超越人間的冷笑」的婦人。那麼蒙娜麗莎該是天上仙女的化身,來到人間傳微笑嗎?在十九世紀以後,也有畫家臨摹達文西的〈蒙娜麗莎〉。但,在十九世紀以前,也有人不單是臨摹原作,轉而創作著自己心目中的蒙娜
艾米爾‧盧梭素描仿作1861
奧古斯特‧佛修利〈喬康多〉的複製1861

麗莎。此次畫展一一六號的〈裸婦〉,便是達文西於十五世紀所創的「李奧納多‧達文西」畫派所畫的。這幅裸婦的肖像畫,其背景的山水,畫中人的表情,都是從達文西的〈蒙娜麗莎〉脫胎而成的。十九世紀的法國畫壇,成為歐洲的藝術中心,而浪漫主義也深受歡迎,所以,我們看到畫展中許多十九世紀的創作〈蒙娜麗莎〉,雖然並未達到青出於藍,但也是各具特色的,好比十九世紀巴比松畫派的旗手米勒為妻子所畫的肖像,雖是來自蒙娜麗莎所給予的靈感,卻是另有一番韻味。而蒙富勒(Monfreid)的〈想起蒙娜麗莎〉和洛德尼
(Delaunry)的〈奧菲莉亞〉,都是非常特出,這正是藝術創造的「借用」所誕生的特異功能。畫展中也有許多複製品和一部分複製畫。但是,複製品畫中的蒙娜麗莎,有的加上幾筆就成為「達利型蒙娜麗莎」。有的甚至用相片來改頭換面,成為整個藝壇的「甜品」,甚至竟變成了恐龍的怒容,其他的更是動手術的變性。變性的蒙娜麗莎是有趣,而變態的蒙娜麗莎豈不也是惹人沉思嗎?這都不奇,畫展中還有把蒙娜麗莎來個「解體」,然後又進行斷片化。彷彿是將畫家自己喜歡的笑容、服裝等,任意地在蒙娜麗莎的身上漫遊。其他的展品,都是廿世紀畫家的自由自在地、大膽冒犯了下凡人間的蒙娜麗莎。這種遊戲人間的藝術手法,實是把蒙娜麗莎給現代化了!也令人產生另一個科學的幻想,真是何樂不為?
德洛尼奧菲莉亞1880

形態與主題的消失
從古至今,幾乎沒有辦法找到一幅像〈蒙娜麗莎〉這樣地活在世界各國人的心上。所以,歷代以來,多少名畫家都有意追尋畫中的「神秘微笑」。不過,無論是臨摹,或是再創造,誰又能飛過達文西的手掌心。於是,在廿世紀後半葉,許多有意創造與〈蒙娜麗莎〉有所分別的下凡仙女,只好把心一橫,完全拖棄了蒙娜麗莎的形態與主題,創造出另一個天地。回想起來,五百多年來,不用畫筆而用相機的藝術工作者,想通過別的人物來表現蒙娜麗莎的微笑,其結果是不同的臉孔,不同的形態。但是,只要觀眾一看,就說那是〈蒙娜麗莎〉翻版的翻版。來看荒川修作一九七一年的作品〈意味的龜裂(蒙娜麗莎的肖像)〉,就完全是一幅形象消失的蒙娜麗莎的畫。美國現代畫家蘇菲‧馬地斯的〈五分鐘就回來〉的油畫,只畫〈蒙娜麗莎〉畫中的山水,而不見畫中的下凡仙女的蒙娜麗莎。至於一堆〈灰〉,更是灰黑之中,使觀眾去發揮自己的遐想。〈布、風扇〉是片白色,又是從白布之中,去尋找蒙娜麗莎的蹤影了。畫展最後的這部分,雖是沒有主題,但是,卻在無形之中,引導著觀眾去摸索不被消滅的主題。也許,觀眾的想像,加上自己的理念,就能從這些沒有主題的作品中,在迷迷濛濛之中又見到了蒙娜麗莎的微笑了!是笑得見不到眉毛的眼神,還是別有天地?
蘇菲‧馬地斯五分鐘就回來1997
森村泰昌蒙娜麗莎(攝影)1998
荒川修作意味的龜裂 (蒙娜麗莎肖像)1971
阿曼 麗莎們1993
小結
欣賞了一百種笑容的蒙娜麗莎,卻見不到居住在羅浮宮的〈蒙娜麗莎〉的微笑,真是一件大遺憾。幸虧〈蒙娜麗莎〉不是羅浮宮的「深宮怨婦」,而是一笑就傾倒全世界的眾生。想起筆者曾在羅浮宮中喜見〈蒙娜麗莎〉真面目,依然是人群擁擠中看到的,真是實至名歸。
參考資料http://www.ylib.com/art/artist/8/artist8-22.html

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

self introduction

I am Ray,a jonior high student.I am 14 year old. I live in Taiwan,and I prefer playing baseball. Sometime I watch TV. I am good at takeing picture and during.